碧翰烽/文
又到五一值班时,基层干部呼吁多年的“形式主义值班”现象,能不能得到缓解和治理?
据半月谈日前报道,一些地方和单位形式主义值班现象依然存在。中部某市一名小学教师向记者透露:“学校领导曾在一次开会时强调值班纪律,要求我们必须在值班电话响起5秒内接听,并举出反面案例——另一学校一名教师在节假日值班期间未能在10秒内接起教育局检查人员打来的电话,被点名批评。”
关于基层值班的一些形式主义表现,在此不必一一赘述。而一些基层值班的存在,主要已经不是基于工作需要的考虑,而是出于“应付检查”的最大意义。
也就是说,尽管无所事事,但也要值班,因为“上面有检查九八策略,必须在办公室坐着”。因为有检查,检查发现了问题,就得整改、问责。
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等专家分析,一些地方不合理值班过多,一是由于上级要求欠科学,二是问责用力过猛,少数领导要求加码。
展开剩余61%有鉴于此,想要整治形式主义值班现象,有不少基层干部认为,关键措施就是一条:那就是规范或者取消对基层值班的抽查检查。有些形式主义的值班恰恰是不规范的抽查检查逼出来的。
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工作当中,有一项措施就是涉及到督查检查考核,要求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,严控督查检查考核。
当下基层负担之所以过重,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有的督查检查考核过多、过细、过频、过杂,特别是有的还不切合实际、不接地气,导致基层不堪重负,难以招架,以至于出现一些形式主义甚至是弄虚作假。
针对基层值班工作开展的一些抽查检查,同样存在问题。首先是值班安排并不是合理合乎实际的。比如无论哪个部门单位都参与值班,明显存在“陪值”现象。比如守着办公室值班,全然不符合互联网时代通讯发达之特征。比如对接听值班的时间要求精准到秒,简直比工作处置的标准要求还要高,是不是本末倒置?
其次,一些抽查检查的针对性究竟是什么?有没有抓住值班值守的本质所在?比如,抽查是否针对重点部门、重点部位、重点场所?是重点针对人员在岗在位、还是应急处置能力?有些时候的抽查检查,是不是吹毛求疵找错了方向?
其实,值班值守主要还是为了应急处置,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出事件或问题,应对群众的节假日诉求和公共服务。这应该只是部分特殊部门的事情,比如公安、应急、文旅、市监等部门。
大部分部门单位和基层组织还是应该享受节假日的红利,既让自己好好放松一下,又给国家和社会拉动拉动消费。
因此,最好还是让基层根据实际情况,自主安排好值班值守工作。如果基层连值班值守这么简单的工作都做不好,都还需要通过抽查检查才能做得好,那还谈什么基本责任呢?
值班值守还得回归正常状态。哪些部门该值班?哪些地方该关注?哪些事情该加强?基层都清清楚楚。
何况,最好的监督还有社会舆论监督,如果有什么事情、工作做得不到位,如果值班值守人员不能及时响应到位,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。充分运用好这些力量九八策略,实事求是提出工作要求,让基层实事求是安排值班值守,应是可以做到的。
发布于:湖南省汇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